教育諮詢 精神護理招生難

【明報專訊】護士人手不足的問題,近日惹來護士組織抗議,其中精神科護士短缺屬「重災區」之一。醫管局數字顯示,過去4年全港精神病人以每年約5000名遞增,但精神科護士數目卻不升反跌,現時只有約2000人提供護理服務。去年首辦精神護理學位課程的理工大學指出,首批30名畢業生最快2013年畢業,但只屬「杯水車薪」,盼大學可增加學額應付需求,並加強入學宣傳,消除社會偏見。

據醫管局數字,08/09年度全港共有約15.5萬名精神病人,較05/06年度的13.4萬增加約2.1萬人,平均每年增加5000人,但同期精神科護士卻無按比例上升,反而由05/06年度的2070人微跌至2042人,使護士對病人比例,由4年前的1對65人大幅增至1對76人。

誤解病人具攻擊性

現時精神科護士培訓,主要透過青山醫院護士學校開辦的精神科登記護士培訓課程,供普通科護士轉職;「新血」則來自公開大學護理學學士學位(精神科)自資課程,以及去年首辦的理大精神健康護理學(榮譽)理學士學位。公大及理大每年各提供約30學額,合共有約60名畢業生可望入職。

前屯門醫院普通科護士學校校長、理大護理學院顧問護士楊建強接受本報專訪時直言,「吸引新人進入這個被視為厭惡性的護理行業,困難重重」。他指出,護理系面對兩大困局,首先年輕人對精神科護士工作仍有不少誤解,如認為病人具攻擊性難以照顧等,對入行卻步。此外,目前只有2間大學提供精神科護士訓練,與病人增長趨勢比較,屬「杯水車薪」,令護士工作量及壓力增加,加劇人手流失。

薪酬較普通科高

他又指出,目前精神科護士比普通科護士薪酬高2個薪酬點,但在醫管局緊縮編制下,晉升制度並不明確,難吸引有志人士入行,冀政府可盡快擴充編制,增加行業吸引力。

理大亦在每年升學資訊日加強宣傳,向中七學生解釋照顧精神病者並不可怕,也不會受到襲擊,又在取錄申請學生時特別面試,釋除同學疑慮。楊建強說,希望首批精神科護士學生能向他們的中學母校宣傳,並教育身邊的人,了解精神科護士實際工作,消除社會偏見,並建議政府增加課程的資助學位學額,讓更多學生報讀。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預計未來每年需增聘100名精神科護士,局方會按需求規劃人手,積極招聘大學護士畢業生及已離職護士應付需求。

明報記者 彭美芳

 

發表:02/02/2010
相關文章
fast rigister 3秒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