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開始寫論文了嗎?”“太神奇了,下周先交上來,聽日就算了。拖延症源於拉丁語,意思是“延后到明天”。拖延症不僅存在,而且是一種普遍現象。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是拖拖拉拉招進來的,計畫滿滿的,執行很骨感。”讓我們等待和有時間”已經成為一個堅實的盾牌。我們來看看拖延症患者的信念支持。


如果你不做,如果你想做,你必須盡力而為

奈及利亞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我有壓力,想表現完美。但是有的人拖到最後,會忽悠著做完一件事;有的人拖到最後,會直接拋弃原來的目標。



我不喜歡知道該怎麼辦?




感覺自己完全不喜歡做一個工作或者任務,但是部門做不到。分配任務的時候會拖到最後一天,抱怨,強迫自己完成。本質上是一個“懶”字。很多同學不喜歡學習,假期長的工作總喜歡拖到幾天就結束,後悔自己沒早點開始做就好了。




工作必須找到狀態




工作環境一定要接近理想。人們相信,人們應該能够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做這件事,他們應該有一種儀式感,就像他們被賦予了某種使命。只有當他們想工作的時候,他們才能先工作,他們永遠是幸福的。




一般來說,每次想工作的時候都會有聲音,會讓你面對任務的時候更痛苦,逃避任務的時候更舒服。有沒有處理行為的好方法?跟拖延症說不,下麵的小系列會給你展示幾招!




1.設定合理可行的目標。目標必須是可行的,永遠不要成為“主動的失敗者”,也就是善於和自己树立目标,卻永遠無法實現的人。




2.拆分任務。將一個合理可行的大目標拆成几個容易執行小任務之後。大目標就會變得更加容易實現。

3.獎賞機制。在做目標的時候可以想象,完成任務後可能帶來的好處或者自己可以得到些什麼,增強自己行動的動力,不忘初心。又每達成一個目標就給自己一點小獎勵。

4.增強未來的現實感。研究表明,以「天」作為時間計算單位會比以「月」或「年」要更讓人們感到時間上的接近。這可能也是高考倒計時總是使用“100天”而不是“3個月”的原因。所以同學們不妨嘗試將截止日期的提醒設置成“距離現在還剩X天”,來幫助自己及早努力、減少拖延。

最後想說,其實一切方法都取決於你系未真正下定了決心。及時享樂系人類的本性,但「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當你想拖延、想享樂的時候,要記得提醒自己:千萬別犧牲明天換今天!

本文章內容純屬個人分享,並不代表本網誌之言論及立場

發表:17/3/2020
相關文章
fast rigister 3秒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