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諮詢 中學涉違指引 仍收推薦信

中學涉違指引 仍收推薦信

 (星島)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06: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    報道)中一適齡人口持續下降,但對於傳統及地區名校,競爭情況仍非常激烈。雖然教育局已向中學發指引,在自行收生階段不應向申請人索取小學推薦信等非現成資料。但據悉,現時仍有中學校長收取推薦信,並會按推薦程度考慮加分。有家長指現時中學處理手法不一,令收生準則不清晰,構成不公平情況。

  教育局○八年向中學發出指引,要求中學在自行收生階段時公布收生準則及比重,收取有關資料時亦不應為非現成資料,包括學生校內各科分數、名次、能力及態度評鑑等推薦證明;當局亦已促請學校在申請表說明毋須提交小學推薦信,以免為小學、家長帶來額外工作量及壓力。

  但據了解,現時仍有中學在自行收生階段,收取學生呈交的小學推薦信,有校長更表示會視乎推薦信內容,再考慮是否「加分」。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校長何綺霞表示,現時該校約有一百六十多名小六學生,會為大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撰寫推薦信。她坦言,部分更要求兩至三封推薦信,工作量亦會因此增加。「學校亦須回應家長訴求;學校向來有為學生寫推薦信,一時拒絕家長會鼓譟」。

  九龍城區獻主會小學校長梁長才表示,學校會為全級成績排名首五十至六十位學生提供推薦信;他坦言,部分中學收生時會考慮小學推薦信,對爭取「叩門位」亦有幫助。「即使中學未必十分看重,但亦有中學在簡介會時表示會考慮;學校當學生是自己子女,有助入學的都會為他們準備」。

  屯門    區小學校長會主席、僑港伍氏宗親會伍時暢紀念學校校長周錦祥表示,自當局發出指引促請中學不應收取非現成資料後,該校撰寫推薦信的數目已減半,他表示,至今已為十四位學生撰寫推薦信,「雖然未構成沉重工作量,但為公平起見,中學最好統一表示不考慮,但現時仍有中學考慮,小學校長亦不敢怠慢」。

  油尖旺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劉李偲嫣指,不少家長為增加子女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均會主動要求小學校長撰寫推薦信,但現時當局並無「硬性」規定家長不能主動呈交推薦信,亦沒有規定小學校長不能為學生撰寫,「當局指引不清晰時會出現矛盾,沒有統一規定時,對申請學生亦會不公平」。

  教育局回應指,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中學不應向小學或學生索取一些非現成資料,以免為他們增加額外工作量及壓力;另外,中學亦應在申請表上說明毋須提交小學推薦信。

發表:28/01/2010
相關文章
fast rigister 3秒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