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諮詢 余志穩大學教路與政府周旋

【明報專訊】社會福利署前署長余志穩退休後除為融樂會工作,正兼任浸會大學和理工大學客席教授,向一班90後準社工講解貧窮問題和培訓社福機構人員,「調轉槍頭」傳授與政府會面遊說及寫文件等「打交道」五招,協助爭取資源。


打滾官場30年的余志穩,完成退休前休假後,正式就任融樂會副主席,另兼任浸會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和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客席教授。他透露,退休後有機構找他加盟,但他一一拒絕,「我一早決定不做涉及利益衝突的事」。


見面即講訴求勿兜圈


現時他的首務是向教育局爭取改善教育制度涉及間接歧視少數族裔學生的問題,並助融樂會草擬文件予平等機會委員會,要求對方協助爭取政府檢討政策。他指出,不少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學生入讀主流學校後,面對中文課堂只能「自生自滅」;而專為少數族裔而設的「指定學校」卻如「種族隔離」,無法融入香港社會。


他說不少團體與官員打交道不得其法,「見面1小時,但往往首半小時都不未清楚他們的訴求」。回想為官時常要遊說議員,總結出必需不斷講、快快講重點等「秘技」。他又稱,有時候直接游說當權者,更有效,「例如在施政報告、預算案推出的措施,都是他們平日聽來,到決策時記起邊樣就揀邊樣」。


文件簡明扼要 忌小字多紙


他又指出,與政府交手的另一個重點是文件,讓部門有機會閱讀回覆。文件太厚,字體太細的話,官員「根本不會看」,建議團體寫文件時要簡明扼要。


現時余志穩每星期回融樂會1至2次處理會務,每個學期到浸大授課1至2次,向一班準社工講述貧窮、社會保障制度等問題,以及為社福機構培訓員工。他認為,現今社工學生質素高,上課時敢於發問挑戰權威,但與30多年前比較,「以往的社工學生使命感比現在強」。他估計,問題源於社工工作性質逐漸轉變,由以往為市民爭取權益,演變成要兼顧行政工作,但希望一眾準社工日後能保持對工作的熱情服務市民。


明報記者 蕭輝浩

 

 

發表:21/02/2011
相關文章
fast rigister 3秒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