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隨新高中學制的推行,中六生優先錄取計劃(拔尖計劃)將於明年完成其「歷史任務」。理工大學與香港資優教育學院首次合作,推出為期近2年的「資優生培訓課程」,共招攬150名新高中一年級尖子入讀,提供免費機械工程和英語課程等培訓及到內地考察。參與尖子於中學畢業後若選讀理大,可望轉移學分,甚至有可能獲優先取錄。
香港資優教育學院及逾30所中學推薦逾260名新高中一年級尖子,參與「資優生培訓課程」,最終150人通過遴選。入讀尖子有來自香港華仁書院等傳統名校,亦包括中文中學。課程由今年4月至2012年暑假期間進行,學生可在4個範疇中選讀其中一項課程,包括機械工程、電子及資訊工程、英語,以及應用社會科學(見表)。
150人入選 升理大有望轉學分
理大副校長(學術發展)阮偉華說,校方將斥資投入尖子課程,尖子毋須繳交學費和內地考察費用。他稱,該批學生日後選擇升讀理大時可轉移學分,「現時由各課程的負責導師,計算學生可轉移多少學分」。
除理大外,科大和中大亦有辦各式暑假尖子班,但阮偉華指出,理大的課程較長,將持續兩年,可助學生預早體驗大學生活。他又稱,校方會否優先取錄該批學生屬言之尚早,但直言「總會有一些影響」。
為山區學生製太陽能燈
理大尖子課程除傳統講課外,亦包括內地考察,如參與電子及資訊工程課程的40名尖子,便有機會到廣東省山區清新縣,為學生製作太陽能燈,並嘗試製造太陽能電池,為環境和再生能源出一分力。
另一批33名參與機械工程課程的尖子,則會參與設計一套能夠利用太陽能運作的飲水系統及通風系統,供南中國的一所小學使用。有份負責機械工程學課程的工程師盧覺強說,內地部分地方電力不足,水源亦受到污染,期望透過飲水系統及通風系統,改善當地學生的生活環境。
參與英語課程的40名學生,則有機會前往廣東省山區5至7天,一嘗投身「小教師」的滋味,教導小學生或初中生,校方亦邀請前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與學生分享投身內地教育工作的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