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隨明年新舊學制交接,中七高考將成絕唱,本港預科書院的歷史任務隨之告終。歷年被譽為「高考A工廠」的恒生商學書院,校長崔康常笑言,近10年摘A量達3600個,平均每名考生也奪得1A,任務已寫上圓滿句號,未來轉型私立大學將收生學額由480人加倍至近千人,盼將名聲延續至大專界。另一高中學校莊啟程預科書院則繼續取錄新學制高中學生,主力開辦新高中課程。
恒商自1980年創校,最初只辦商科文憑課程;至1990年代初,因本港大學學額大幅提高,校方改辦商科預科課程,助學生銜接升學。但隨明年高考完結,預科將成歷史,書院遂自去年起升格至恒生管理學院,開辦4個學士課程,並預計最快在2016年增建3座新大樓、宿舍及重建舊教學樓等。
辦4學位 學額倍增
崔康常表示,明年學院將增加一倍學額,由收生480升至近千人;而今屆收生成績中位數達2D2E,當中約120人至少獲1C,較傳統大學部分學科收生成績更高。
對於早前曾被指學院的學生生活「中學化」,崔表示,已為籌辦中的新課程,在大學或相關專業中蒐羅人才;過渡至學院的教師,也逾半達博士學歷,並有相關教學經驗,相信能確保教學質素。
回顧恒商發展,崔坦言初期的預科課程,多錄取無法升讀原校的會考生,半數人成績低於14分。但近10年書院的情大為改變,自2001年起的高考摘A量增加,10年來總結取得約3600個A,以每年有350名考生計算,平均每人皆有1A。
他表示,「製A」秘訣在於統計分析與培訓教學技巧。崔自上任後,一直有紀錄全港中學的會考成績,書櫃裏滿佈統計數據,崔將其分析比對後,參考各校的教學模式取長補短,再與在校教師交流,提高學生的成績增值率。
製A憑分析比對數據
書院辦預科多年,崔也不忘會考生在放榜日,拿成績單衝入校門爭取學位,以及校門外通宵輪候的人龍;但隨學制更替,此情此景將不復再。他表示,有信心同學會在「末代高考」取得更好成績,明年出產末代高考狀元。
明報記者 錢瑋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