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80後、90後的青少年也許未看過港台老牌節目《性本善》,但負責這教育節目的港台前監製翁偉微則主動出擊,改用facebook和演棟篤笑等新生代溝通渠道,向學生滲透道德價值。他近日「踩入校園」,到不同中學教導學生拍攝和欣賞電影,從中學好通識。
翁偉微早年在港大修讀比較文學,再完成教育文憑,隨後在美國芝加哥讀傳播系。他接受訪問時坦言,年輕時已想在教育和電影電視任擇其一作專業發展,想不到90年代加入港台,「無心插柳」參與教育節目製作,令他兩者同時發展,製作一系列教育節目。
看奶粉廣告討論社會價值觀
但近年電視收視率下跌,年輕觀眾愛上網找資訊,翁偉微直言﹕「是時候傳媒人走進學生活動的平台,嘗試新教育模式。」。他近年便到大大小小學校辦講座,講解電影背後價值。除講課外,還跟學生一起做網上電台和撰寫電影教材應用於通識科。
翁偉微教導學生的,不只是拍攝或看戲心得,還有電影中「看到故事背後價值」。他舉例﹕「不少學生也愛看廣告,曾經有奶粉廣告稱,吃了奶粉的BB會變成博士,我們就從那裏跟學生討論,社會是否提示父母從小要逼迫孩子進步?」透過互相討論,學生便有更多自我反思空間。
翁偉微亦與學生打成一片齊齊拍片。他日前為青協的拍攝訓練營當導師,他初與學生見面便拿玩具槍,以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男主角造型出場,令學生捧腹大笑。他笑言不介意自己成笑柄﹕「看棟篤笑是好選擇,黃子華、詹瑞文,我全部都看和從中偷師,學生喜歡聽笑話,滲透也較容易。」
投青年所好 參考詹瑞文
翁偉微認為,要教好年輕人,先要了解他們,如他已開立3個註明「1992年出生」的facebook戶口,有3000多個「朋友」,每天花10小時觀察學生的狀和留言。他舉例,早前情人節很多女學生在網上表達對獨身的憂慮,他便開一個「情人節未必要有情人」的網上活動,讓學生張貼感想或情歌,又透過留言引導學生思考,結果兩天已引來300多人參加,藉此將價值觀潛移默化傳授下一代。
明報記者 鄭穎瑩
